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丹青一片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最近,把诗人和诗当作杂文题材加于贬评的人越来越多。一说起诗人和诗,仿佛这些人与他们有仇似的,全然不顾同为文人的脸面和德行,不是大打出手搞的诗人头破血流、面目全非,就是破口大骂把诗人骂的一文不值。还有的竟还把诗人喻成流氓、妓女、痞子、蠢货。我不仅要问在这个诗歌不景气的年景里,诗人真的有那么可恶吗?诗人究竟犯了哪些人的忌讳、非得把他们骂成啥样才算完?

    大概谁都不能否认,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事实。这不单是因为有了唐、宋时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天才诗人,更重要的是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作品,用一种简洁明快、想像丰富、隐喻含蓄、赋予韵味的文学语言,歌颂和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真实生活和情感。因此在他们那个时代里,诗人、诗、生活三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诗人因诗歌完美了时代,诗歌因时代完美了诗人。

    我觉着以唐宋时代为代表的诗人,就文学创作而言精神是愉快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那个时代并没有赋予诗人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精神负重;他们完全是在一种精神自由、思想开放、育歌于乐的环境状态下创作的。而他们创作的大多数作品,现实主义是占主体的,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和读者。即便许多诗篇展现着诗人的才华,也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但多数也是和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贴的很近的,是能够让人读得懂易接受的。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想此类诗句连一个没读过书不识字的人也听得懂易牢记。就是这样传世的佳作,假如是今天才有人刚刚将其咕咕诞生,定会有人骂诗人意境浅显、文字浅薄,质问这样的词句这还叫诗;说不定连红袖网站列表也上不了,即便发表了最多也只给个c类。所以,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诗人肯定得到的多是赞誉,不会像现在这样常遭人斥骂。

    我是学理科的,没有系统学习过中国或者世界文学发展史,不知道何时诗歌的发展承载起了人类精神和灵魂,成为了放置在文学殿堂金顶上的那颗璀璨的宝珠。古代诗人自不必说,就是在近代,郭沫若、鲁迅、艾青、丁玲等人除了有其他大量文学作品外,他们也都是冠以诗人的头衔来奠定其文学巨匠的。表面上看,许多人把诗歌奉上了文学艺术作品的顶点,把诗人奉为了文人中高高在上的圣人。但以此同时,诗歌作品也渐渐地远离了我们的现实生活。诗人更像坐在高高神坛上神主,离民众供奉的香火越来越远,生活必然越来越悲惨,以致走到今天遭人怨、遭人骂、遭人唾弃的境地。

    即便如此,诗人(圣人)的光环依然让许多人向往。于是总有无数人以生活做积淀,以感情做梯凳,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向神坛上攀登。许多有才华的诗人为了让人相信神坛顶上这颗宝珠的高贵价值,于是把诗歌搞的象泰山顶上浮云、看得见摸不着,把自己的思维和想象搞的云罩雾驾,让人雾里探花。以致到现在,飘在云中的诗歌成了货架上价格昂贵的珠宝,问的人多买的人少;经营诗歌的诗人竟成了抱着珠宝讨饭吃的文学乞丐。难怪有人用什么流氓、妓女、痞子、蠢货来形容某些诗人了。不过在现实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文人吃饭都不易,某些文人不管出于什么样动机和目的,用这样的污浊语言来责骂诗人,哪怕诗人真的成为了文学乞丐,总感觉此举不够文人应有的厚道。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