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毒药COM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特根斯坦的观点:语言即思想。那就更博大精深了。

    写至此,我突然想起电影天气预报员里面那句话:“难的事与正确的事,往往是同一件事。”

    好的散文语言,给人的感觉是无形的。随着字符的跳跃,扑面而来的思想与情绪,象远古那只有捣砧声的夜晚——月光,静静地叩洒在心灵深处。

    也如,那些由宋词编曲的声音,从此,销魂荡魄起来。

    (七)有一种散文叫“新散文”  

    近几年“新散文”象一个绯闻名星似的。有人说它是造反派,私生子;但也有人说它是革命的署光改革的先锋。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或者什么都不是?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加之这个在峰口浪尖的新生儿妖娆迷惑。基于此,本人就壮着胆儿,摸摸它的皮毛,算是“公车型骚扰”吧。

    什么是新散文?

    目前,新散文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就象我们在大街上遇到的陌生人一样,能说出他的特征,但就是叫不出他的名字。于是提到新散文时,就习惯性地用上引号。很多人把与常见散文有所区别的归为“新散文”并认为它是散文写作的一个新种类。其实,这是错的。

    马文博说:“新散文不是一个概念,是一种提倡,一种实验,一种精神,一种试图扩展散文概念边界的努力,一种为突破散文的概念向多维度拓展的徒劳。”这句话竟究是啥意思?简单说来,一切有突围与创新意识的散文都是新散文。比如,你把学术论文写成诗意般文章,有创新意识吧?那就是新散文了。

    新散文有那些特点呢?

    语言呈无限意义的扩张。每个词语都有着无比广阔的意义空间,而词语的排列组合,又使意义空间呈几何级的增长。新散文注重于词语意义及组合上的挖掘,使语言更有活力。比如,以前我们提到“园丁”一词,马上就想到老师。在句子组合上也采用“辛勤的园丁”“任劳任怨的园丁”等。难道“园丁”不可以比作剑子手吗?难道“园丁”不可以与狠毒配对吗?显然不是。又比如这么一句:“小毛的脸如公元前二世纪的道路一样的狭窄,以至于他笑起来也显得十分拥挤。”短短的33个字,小毛的音容笑貌就出来了。为啥会有这效果?词语的开发与组合显奇效嘛。另外,描绘多于描述也是新散文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毕竟描绘更适合作者“处处留情”的表达,从而使新散文语言具有探索痕迹。

    写作态度更私人化。传统散文注重“文以载道”而新散文更注重作者的心灵感受。它可能通过一些细节的描写完成一个纯私人的情绪释放而忽略这种情绪的社会性。比如,传统散文岳阳楼记,范仲淹完成山水情怀后,按照“文以载道”的规矩,就将一座房子上升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高度了。而按新散文的写作态度,可能会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演变成:“岳阳人真苦,岳阳真穷,岳阳楼真危险。”

    更注重现场感。很多的新散文象小说一样,刻意地经营着现场感。或许它想通过现场感,加强文本的真实性,从而完成美学意义上的叙述。比如,我那篇良宵,基本上是通过现场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情绪的。

    超长的篇幅。与传统散文相比,长散文在新散文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几万字或者十几万字的散文随处可见。比如,贾平凹的商洲初录就有8万多字。那个叫钟鸣的猛将更是一个“长跑运动员”所写的旁观者竟达百万字。有时我在想,一条中文短信就可以高达70个字,为什么散文不可以更长呢?  

    挑战真实。真实性长期成为散文不能越过的雷池。而新散文提倡合理的想象,或许它想通过一些虚构情节来反映生活与情感的真实吧。新散文的写作态度比较私人化,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作者通过一些虚构场景来表达真诚了。关于散文的真实,很多时候,我认为只要事件主干真实就行了。象朱自清那篇被群众眼泪浸泡出的精典背影,如果我们非要去探讨细节的真实性,比如,他父亲那天真的戴着黑色小帽吗?真的穿着黑色棉袍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朱自清出来还不行,还得请车站的片儿警来证明一下。

    多角度地接近事物。许多的新散文,都是通过大量的事例与角度来表达思想与感情的。就象公安围堵罪犯,从东西南北方向逐渐向目标靠近。我写新散文时,就习惯用分节设小标题的方式来表达。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增大了信息量而减少了布局的难度。比如,我这篇散文,就是多角度地接近着散文的本质。假如它还是散文的话。

    新散文还是一个孩子,而孩子总是善变的。也许我今天列举的这些特征,明天就会成为它控告我的罪证。那我就暂停“参观”吧。诗人说,一切神秘中最大的神秘是命运。不管新散运命运如何,我们都有理由对那些勇于探索创新的人致以最真诚的敬意。

    此时,凝望着新散文那行色匆忙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一句土耳其诗人的诗:

    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桥都坚固,隧道光明。

    (八)散步完了,于是回家  

    记得几年前,我写了一篇那一年春天,好友沫色阅毕,说,毒药有语感了。我想,她所说的“语感”可能是一种行文节奏或者是情绪节奏。但,我更愿意认为,所谓的“语感”是一种境界,至少,是那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写作境界。

    说到散文的写作境界,我不由得想到一个佛家用语:禅。

    禅,入诗入画入茶,入一切艺术。如王文治先生所云:“世间一切工巧技艺,不通于禅,非上乘也。”然禅境又分为三等:第一境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第二境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境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散文是文艺,也可以说是工巧技艺。根据王文治先生的观点,散文,写作散文,是应该通“禅”的,是应该有境界之分的。

    那么,给我一个装腔作势的机会,让我挖一个地道,把散文的写作境界悄悄地放进“禅”的道场中。

    第一境:“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踪迹”很多人说:“我手写我心”这是一个比较有觉悟的写作态度。问题是,你如何用你的手写你的心?很多时候,心到了,手没到;手到了,心却没到。也说是说,手与心还有一定距离,还没达到“刀人合一”的境界。就好比打猎,看到兔子了,却瞄不准;或瞄准了,兔子却跑了。

    第二境:“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散文家李广田在他的谈散文一文中,曾把散文的写作比喻为一个人随意散步“散步完了,于是回家去。”这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境界,一种几乎忘记写作技巧的境界,手与心的距离缩为0毫米。意之所往,言之所从,情之所在,文之所生。象散步一样,晃晃悠悠的一溜哒,就把思想与情感带回了家。

    第三境:“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我们把字写在纸上,是为了记录生活,感悟生活,见证生活,说白了,是对生活还不够从容。而有一些人,他们有能力写出好散文,但他们从来不写在纸上,而是直接写进生命里。毕竟,人生才是一本童叟无欺的散文呐。

    境界是一种很玄很玄的东西。四方八面的因素决定着它的高度。你写社会义好,可能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而你写资本主义坏,完全可能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踪迹”要保持自己的境界,就要永不放弃前进的脚步。不是有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么?

    说这么多,今天“散步”没有?

    (九)散文是一个江湖  

    小学时,教我语文那老师特有自力更生的品质。每次粘贴纸张时,他用手在黄色的牙齿上擦试几下,取一些残物粘在纸上。有一次,他布置一篇作文我心目中的老师。我把它这种自力更生的习惯写成艰苦朴素的宝贵品质。他很高兴,说我有想象力,奖一只圆珠笔给我。按照某些人写自传体的习惯,这只饱含着命运意味的圆珠笔,就会把我引向文学家的摇篮。事实上,在30岁以前的岁月里,我根本没有写文章的欲望。

    让我对散文发生浓郁兴趣是上网后。几年前,看了一篇沫色的疏离。这是一篇喃喃自语的爱情讲述。妖娆盘结的一万多字,几乎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然而,随着字符或明或灭的跳跃,无数个画面呈包围的姿势,把我的心挤压得生痛。那零落的语速,更是带着一缕远古的忧伤。这些从她心灵跳出的文字,是一群面容模糊的爱情亡灵,或者一只送葬队伍的暗哑前行。读罢此文,感触深刻。原来,散文还可以这样销魂荡魄。于是就萌芽了写散文的欲望。

    刚开始写散文时,道路曲折。散文是美文,而表达美的方式除了思想美外,更关乎于语言美。于是,我疯狂地模仿别人的语言,特别是那些华丽妖娆的语言。但,效果不尽人意。穷其原因,本人不爱学习多年,词汇量几乎呈负增长状态。无论怎样模仿,写出的散文都虚弱得几乎可以拧出水来。更搞笑的是,别人看后,明白不了这是杂文或散文或说明文或小品。现在想来,那真是一场促狭般的闹剧啊。

    后来,我就在思索这么一个问题:既然散文是心灵文章,我干嘛非要模仿别人?我干嘛不能用自己的手写自已的心?我干嘛不能拥有自己的特色?

    由于工作关系,我一直生活在民间语文中。民间语文最大的特色是具有原生态的穿透性。比如,我那伯父,某次讥讽一个吝啬鬼,他说:“他娃儿有屁的出息,抱着一分钱滚几皮沟就不丢。”还有一次,一小镇男人,在他面前显摆城里人的优越。他听后,说:“哦,我知道,那个地方,一泡尿就可以从街头洒到街尾嘛。”其实,这类直抵事物本质的民间语言,每时每刻都在上演。受这种语言环境的陶冶,我行文中就无意识地多了一份调侃,甚至显得尖刻。假如这算我散文特色的话。很多时候,我固执地认为,没有民间语文的支撑,文章就会失去话语活力。象那种眼睛深埋在线装书里的作者,无论文章多漂亮,我都会毫不休恤地认为是各种方式的“读后感”

    我喜欢一个叫做刘亮程的作家,他被喻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文字确实有特点,每一个字象在清澈透明的小河冼涤过似的,干净洁光。然而又不失厚重,掂在手里,重得好象要脱手。那么他的特色究竟是什么呢?刘亮程说,他基本上没有怎么上学,很多字都不识得。人家跟着专家教授学,他跟着村庄里的畜牲学。基于此,我认为他最大的特色是没文化嘛。这样看来,写散文,写好看的散文,或许可以缺失文化,但千万别缺失特色。

    写散文二年多了,关于散文理论与技巧也有一些感触。但,一直无法悠闲地走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辉道路上。更多时候,我对散文的好坏标准持怀疑态度。有人说,读者认为好的的散文就是好散文,那么这读者这个圈子的周长该多大才能证明“读者认为好”?有的说,有思想的散文就是好散文?那么思想的保质期又由谁决定?有人说,具有“五讲四美”品质的散文就是好散文?那么“五讲四美”的终极界限又在那儿呢等等。散文是心灵文学,而人心总呈宽博的姿势徐徐飞翔的。这些,没人能说清楚。

    写至此,我眼前突然出现一个画面:公元前的日子是闲淡的,无所事事的人们天天大狂欢。中场休息时,有些人就试着在甲骨或铜器上描绘着美丽的蓝图。然后把这些刻有诸如“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贝,唯王来征夷方,唯王十祀有五”字符的甲骨或铜器向空中一抛“轰”的一声,天边就出现了一条书名为“散文”的彩虹。彩虹象一个妖怪似的,踏着时间的风轮,挟裹着争鸣,哄闹,发展,革新,起合的声音,呈无限意义的绽放。

    谁能告诉我,远古那一声隆然的“轰”所能承受的散文之重?

    或许,散文本质上就是一个江湖。一些具有武侠审美意味的词汇构筑着它澎湃的生命。比如,勇,游,帮派,功夫,侠气,暴动等。所有这一切,都是通过人心来上演的。江湖,就是人心呐。

    关于江湖,曾说过:

    江湖就在外面等着你,带上你的“刀”去吧

    只是别忘了,无论荣耀还是屈辱的时候

    都要审视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有一天

    你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

    愿意把所有的荣耀和屈辱

    ——都给了这想要的

    你的心里就可以装下整个江湖了。

    我无法预知能否拥有江湖,但我愿意一直走到江湖的路上。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