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穿回古代好养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处暑之后, 天气渐渐的没有那么闷热了, 山里的早晚也开始有霜降,每天早上都能看见野外的草尖上挂满的晶莹的露珠,人沾到也能感觉到一点冷意。

    山里每天的太阳还是那么灿烂, 耀眼的阳光衬着金黄的田野,让人的心情总是高扬愉悦。

    蝶山村的秋收在这样金色的日子里开始了。

    田野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 大家扎着裤腿袖子,手抄镰刀, 弯腰一边收割一边侃着大山, 孩子们在收割完的田里窜来窜去的笑闹着。

    风夜、穆青和萧远赫也在田里割稻谷,青山带着小星儿在家,偶尔帮着烧烧凉茶做做饭什么的。其实按风夜的想法, 萧远赫根本不可能像个农夫一样踩着泥土弯着腰在田里收割, 人家一个有钱少爷住在自家,平时劳动劳动没什么, 可是像这样累得腰酸背痛腿脚抽筋的农活儿是不应该让他帮手的, 好歹人家也是付了房钱的呀。不过,萧远赫坚持要体验风夜劳作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没理会风夜的劝阻和青山泪一把鼻涕一把的嗷叫,穿起短打,撸起头发, 手拿镰刀就跟着风夜下田了,把蝶山村人惊奇得纷纷找风夜打听是不是那位贵公子没钱付房租了才出劳力抵债。

    风夜把村人的猜测跟萧远赫一说,他嘴角抽搐着半响没说话, 青山跳着脚直说要帮少爷请几个长工回来代劳。

    禾田里的水早就放干了,田里的土晒得裂开了一道道纵横交缠的细口子,小小的蜘蛛在田土里爬来爬去,密密的稻杆里结着一张张小小的蛛网,上面还挂着未被晒干的水珠,稻禾里总是藏着很多各种各样的小虫子,割稻时虫子就会飞出来到处窜,好在都是不叮人的。

    萧远赫拿着镰刀在风夜的旁边割稻,左手一撸抓住一大把的稻禾,右手的镰刀一送一拉就割下来了,动作那叫标准到位一气呵成又快又好,风夜看得不禁暗赞。他不过是看着风夜和穆青做了一遍,外加听风夜说了要点就做的这么好了,不了解情况的还以为他是熟手呢,想当初风夜第一次割麦子的时候还割伤了手咧,割下来的麦茬还是长长短短不整齐的。看来世上还是有天赋一说的,有的人天生就是做什么都能做的比一般人好,萧远赫估计就是这种人了。

    割下来的稻谷和麦子都扎成一捆捆堆在大簸箕里放在田埂上晒,村里的几个公共晒坪现在还是很紧张,排着队等着脱粒的人家还有老大一堆呢,风夜想着有空的时候还是在自家门口弄个晒坪打个碾盘吧,以后就不用老等着用村里的了。

    好在风夜家收稻是在众人后面,等他们把水稻全部收割完,刚好就轮到他们碾谷脱粒。

    拉碾的牛是借高村长家的,风夜家的牛还小,没法用。

    脱粒晒谷之后,风夜又忙着把上造【1】的麦子拿出大部分运到城里卖掉,要不然家里就放不下了,也吃不了这么多。

    (【1】上造:就是“上一季”的意思,南方土家话语。在南边很多地方的稻麦是一年两季,人们把春季中夏季收的这一季成为上造,夏播秋收的那一季称为“晚造”。)

    新收上来的稻谷有粳稻和籼稻,还有糯稻,风夜留下一部分足够家里吃的,剩下的都碾磨成白米卖了。

    风夜家现在也是吃白米了,他在现代吃惯了精小米,这里的糙米虽然营养好,但是他还是不怎么喜欢吃的,如今粮食不缺了,家里的米缸也就换装成白米,糙米是隔那么半月一月的才吃几顿。风夜也不怕村里人知道议论了,反正在别人眼里,自己就是一有钱人了,盖青砖大瓦房的时候都被人戳着背脊议论了一通了,现在他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由得他们说吧。

    不过,现在还不是磕闲话的时候,收完了稻麦,村人们又忙着整田整地,翻耕施肥,准备着冬种。

    风夜也忙得不行,收了稻谷要晒田犁地准备种冬麦土豆,翻了地要收芋头木薯花生,收了这些七七八八的又要耕地埋肥,还要忙着准备土豆种。

    风夜和穆青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萧远赫对这些不熟,而且风夜也不好意思一直要他帮忙,风夜只能在村里雇了几个帮工帮忙。

    家里的三亩水田留着两亩种冬麦,另外的一亩风夜全部拿来种土豆了。村里的人虽然都知道风夜种的土豆卖到了城里的酒楼,但是毕竟还没有广泛流传开,思想不怎么开放又没什么商业触觉的村人对于风夜如此大片的种植土豆还是不怎么理解,他们都认为这种土东西始终比不过种麦子实在。只有长生和村里另外的两家人,他们都跟风夜买了土豆种,开了半亩几分地种土豆,风夜只能说他们的眼光实在是高出了其他人不是一截两截。高村长本来也是看不上土豆的,经过风夜的游说,高大明才种了两分地的。

    经过高村长家这样,风夜也就没去游说张木匠还有其他人了,反正到时候看到了利益,就是没人说服他们也会赶着种的。

    风夜家的田地都耕翻完了,施下了足够的粪肥沤晒着,稻麦都晒干收到谷仓里,木薯拍碎剁成片晒干,一茬茬的花生也摘下来装了框,忙完这些的时候八月就过去了,九月重阳也快到了。

    风夜家如今可谓是“仓廪实”,家里新打的几口大大小小的谷仓、木箱和麻袋、箩筐都装着收上来的稻谷、麦子、荞麦、玉米和黄豆大豆小豆各种豆类,储藏室和内院楼上的一间房子都堆放得满满当当的,让风夜看着就心喜。

    九月重阳是个大节,虽然村里人还有很多活儿要忙,但是到了重阳还是要停下来歇两天的。所以,到了九月初八这天,蝶山村的人都不约而同的放下了手中的犁耙,刀铲,上山采枫叶了。

    在这里,重阳节有一个习惯,就是用枫叶做黑米饭上坟祭祀祖先。

    和现代一样,重阳和清明虽然都是上坟祭祀先烈的节日,但是在这个时空,重阳明显比清明要来得重要和隆重,因为这个时节,人们不仅是要上坟祭祖,还要登高秋游,庆祝丰收,在大州城里还会有各种文人士子赏菊饮食的聚酒会。

    而蝶山村自有自己的庆重九的一套习俗。

    初八这天,风夜和穆青也早早的采了嫩枫叶回来,捣烂出汁,用汁水混合中糯米蒸,蒸熟后又依照此间的做法,剁了腊肉和大头菜混了香菜末、葱花一起炒,就是黑米饭了。

    做出来的黑米饭初闻起来有一股很浓郁的涩涩的枫叶的味道,刚入口时也是,但是嚼起来的时候就会觉得很香,那种特别的清香就跟吃生橄榄的时候的那种感觉差不多,那种香味里还夹杂着糯米本身的米香还有腊肉的香味,吃起来很爽口,一点也没有平常的糯米饭一样吃多了腻得难受的感觉。

    风夜让穆青炒了黑米饭,自己去村里的磨坊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