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三国之蜀汉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北伐目的

    一、为报先帝,以完遗愿

    诸葛亮在《出师表》所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可看出诸葛亮北伐是为了报答先帝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完成先帝光复汉室的遗愿。

    二、不攻曹魏,蜀汉必亡

    自从曹魏皇帝曹睿同意大臣孙资的建议,对蜀汉采取据守要塞,大力恢复魏国实力。

    诸葛亮已经意识到,如果让曹魏有时间发展国力,那么蜀魏两国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一旦等到曹魏国力强大,蜀汉只能坐以待毙。只有出蜀,占领雍州、凉州,一来可以获得秦川骏马,组织骑兵、二来作战之时有迂回空间,发动大规模作战、三来可以大大削弱曹魏的骑军部队实力。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对于蜀汉来说,山峻之险无疑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可是这有相对性!别人攻不进来,但你也杀不出去!

    天下大乱,占据蜀地。可以发展自己的经济,扩充自己的军队,意图天下,进可攻退可守。

    但是天下将要一统,那么蜀地绝对是一个死牢房,因为你自己打不出去。而且险山峻岭不适合大规模作战。不能大规模作战,别人伤不了你,你也伤不了别人。

    两军只有僵持,但是你的后方绝对会被活活拖死。最终结局是你无兵源、无财力、无民心只有投降一条路可以走。

    三、北伐中原,转移矛盾

    蜀汉是刘备依靠荆州集团(以诸葛亮为代表,刘备入蜀带领的文臣武将)在蜀地建立的政权。所以在蜀汉第一阶级是荆州集团、第二阶级是东州集团(以李严为代表,刘璋以前带领的文臣武将)、第三阶级才是蜀地集团(以谯周为代表,蜀地本土势力)。

    在蜀汉的基本国策是该执政掌权的是荆州集团(蜀汉四相全是荆州人)、受联合拉拢的是东州集团、被排挤打压的是蜀地集团。

    由于蜀汉建国之初,拥有荆州与益州,三方势力的矛盾并不明显。但是自从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荆州集团在经历失荆州、败夷陵,可谓是顶级元老级别死伤惨重,无力继续压制强大的蜀地集团,所以必须联合东州集团。三方长此以后,矛盾日渐突出。刘备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托孤之时,除了任命诸葛亮为“正托孤大臣”还任命李严为“副托孤大臣”。一来可以使双方互相监督,二来可以借机拉拢东州集团。况且李严也算是半个荆州集团,不与刘备定下的基本国策冲突。

    诸葛亮发动北伐,可以将蜀汉的内部矛盾转移至对曹魏的外部矛盾。一旦打下雍州、凉州,那么荆州、东州、蜀地三大集团的矛盾会大大缩减。而且可以使蜀汉有了问鼎中原的机会。

    北伐形势

    蜀汉:223年,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在彝陵之战中被东吴陆逊打败,

    令蜀汉国力大减。刘备逝世于白帝城后,丞相诸葛亮受托孤重任辅助后主刘禅,蜀汉国力慢慢恢复。

    同年诸葛亮派出陈震、邓芝出使东吴,晓以利害说服孙权。吴、蜀两国重新缔结联盟。

    225年,诸葛亮南征,平定蜀汉南方战乱,收服南蛮各族之民心。储备了北伐所需要的兵甲物资。

    226年诸葛亮率领大军进驻汉中,开始操练三军,准备等待时机,北伐曹魏。

    曹魏:自从刘备亡故后,曹魏开始将主要精力用来对付孙吴。在公元222-223年,曹丕出动三路大军伐吴,受阻撤退;

    在公元224、225年曹丕又两次亲征至广陵,因无法渡江而撤军。

    而曹魏与蜀汉接壤的关中、陇西等地则明显防备松懈。

    226年,曹魏文帝曹丕病死,曹睿即位,当时魏国朝廷有议论,可乘诸葛亮在汉中,一举出兵讨伐他们,曹睿亦有意,但孙资认为汉中、南郑等地险峻,大举兴兵必天下骚动,耗费巨大,于是提出命大将分别据守险要之地,只待魏国国力强大,蜀汉、吴必定不战而降。

    不久后,诸葛亮在汉中获得了曹魏朝廷上发生之事,明白蜀、魏若长此以往,两国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况且此时曹魏的关中、陇西等地军备松懈,而蜀军却在经历过南征和两年操练,军力已经大大的提高。以有心攻无意,诸葛亮认为的北伐良机已经到来。

    228年春天,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刘禅。阐述了北伐的重要性,表明了时机的成熟性。在接到刘禅同意出兵的诏书后,诸葛亮提兵汉中轰轰烈烈的拉开了五次北伐的序幕。

    北伐战略

    在汉中南郑县(汉中郡的治所;之前我看地图的时候错将西城看做是汉中的治所,已做了更改,请见谅),诸葛亮与军中的所有将军展开了商讨。

    当时,从汉中北进,必须经过几百里的高山险谷,正如曹操所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自古以来,有三个方向,五条通道。一个方向是出秦岭入关中。这个方向上有三条谷道,子午谷、褒斜谷、傥骆谷,谷长路险,均赖栈道通行,大军行动比较困难。另外褒斜谷还有一条支路,在秦岭西端与陇山分界处,为嘉陵江上游低谷地带,地势平坦,却有散关和陈仓两座要塞座落在此,自曹操从汉中撤兵以来便有重兵把守,难以轻越。另一个方向是由汉中经阳平关、武都、建成、祁山出天水,道路较远,但较为平坦。第三个方向是由汉中向东,迂回武关、蓝田,这条路路线太长,且靠近魏国首都洛阳,有重兵把守。

    就在这个时候,魏延提出了流放百世,而又没有实施过的子午谷奇谋,打算一举占领曹魏整个潼关以西渭河平原。但是诸葛亮觉得此计太过冒险,而选择了一个相对周密的战略,奇袭陇右。

    打仗的事,多少含有赌博性质;胜负之数,所系的因素实在太多。兵多、将广、粮足的一方,不一定就能取得战事的胜利,只不过说他们可以败了卷土重来。而蜀汉却不一样,兵比魏国少,将没有魏国多,粮食更是成问题的诸葛亮,知道魏延的计策一旦成功蜀汉将获得的回报将是五千士卒的数倍,不过他却依旧没有选择这条路因为实在过于冒险。

    何以说魏延的计划是冒险呢?长安是魏国最大城池之一,更是西汉立国的都城,几百年来修筑得甚为坚固,而魏延走的是险峻的谷道,连士兵的补给品都是靠人驮,当然不可能带什么攻城器械;凭那五千名战斗兵和五千名辎重兵,要想攻取长安,实在是勉强得很。即使攻下了,也难免敌人不从洛阳和宛城给魏延来一个反包围。而魏延设想的诸葛亮主力能在二十多天内就赶到长安来接应他,时间也太紧了,长安西部关塞重重,只要出现一个郝昭类的人物,就足以狙击蜀汉的进攻。

    以上也并非定论,说魏延的计划一定不会成功,关键是诸葛亮本钱少,他冒不起这个险。所以他选择了计划周密的战略,也就是兵出祁山,绕道陇右,西连诸戎,夺取长安。

    这就是诸葛亮首次北伐的目的。陇山是一个南北走向的大山脉,雍州以陇山为界限,陇山以东称为关中地区,陇山以西称为陇右。关中的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