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从平乱悍将到威逼“四夷”之外交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错,在操弄权术上美少妇闵妃的确很有把小毛刷,也没费多大劲就把兴室大院君李昰应作为“内退”处理了。但在经营国家上闵妃相比大院老头就差之天上人间了!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的,其原来的见解大意是这样;上帝要使一个人遭难,总是让他忘乎所以。观览古今中外,凡欲成大事者,即使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顺境,也能做到时时如临深渊,如临薄冰,处处当心在疯狂中走向灭亡。虽然有此警言在先,但中招这一铁律,灭亡于疯狂的过客却仍是不计其数。

    不幸得很,闵妃正是这些疯狂的过客当中一位。

    远古自今,历朝历代都在死守着一个不可颠覆的铁律:外戚不得干政,女人不可当国。也就是说,一旦外戚干政,这个国家非得乱套不可;而女人一旦当国,那这个国家离完蛋的日子,也就为期不远了。从汉代吕后到唐朝武眉娘,无一不为惨痛的援例。这些女人在没有上位之前,个个都是规规距距的小媳妇,惹人怜爱的美娇娘,而一旦有朝得势,大权在握,她们便失去了女人的母性和善良,开始变得骄横淫霍,残忍歹毒,几近疯狂!

    闵妃对付大院老头的手段,是毫不留情,几乎是赶尽杀绝。她连个“内退”手续都不给办,第二天就不让老头来上班了。害得老头总也守在景福宫门口痛苦流涕,实在可怜。末了,闵妃还将凡属大院老头一条线上的人全部清退。这样就空出不少工作岗位。不过这没关系,闵氏一族不缺人,只不过人孬好罢了。朝鲜王室各个岗位一夜之间全换成新面孔,一帮子小青年上位,再加上国王、闵妃也都正处豆冠年华青春期,兴奋异常,朝鲜王室就象一樽倾斜欲坠的玻璃花瓶,随时都有掷地破碎的可能,让人瞅着就揪心!

    年青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好冲动,一冲动便很容易偏离理智的航线。搞掉了大院老头,这对儿“姐弟组合”便开始畅舒身腰,在朝鲜政权舞台上跳起了指尖上的芭蕾。闵妃安排完人事,还不忘附带收点“小费,”,便着手开始了国家政策调整。她先是大批恢复“书院”。

    朝鲜时代的书院讲会基本上与明清时期的中国书院大同小异。朝鲜最早的书院是中宗8年(154)丰基群周世鹏建立的的白云洞书院。他用朱子学政治理念和学问体系来熏陶修炼乡村士林。引进宋代书院制的朝鲜书院,虽然是从周世鹏建立的白云洞书院开始出现的,但之后为这种制度的普及,落实及发展奠定基础的人是李滉(退溪)。李滉认为,这种官僚社会的腐败是由士习不正而引起的,唯有通过修正而正人心,才能改变这种状况。

    但是,书院从十七世纪开始,教育讲学机能逐被削势,向以祀贤为主的方向转变,成了士林活动的大本营,放大了他的政治、社会作用。尤以十七世纪后期,书院几无定制,滥设想象膨胀。王室为笼络利用书院,以重视教育为名义无偿批给书院大量土地,使百姓拥有土地不断减少。在书院的人大多为权势阶层子弟,学子不好好读书,书院考试作弊,当官仅凭出身门第,给国家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弊端。正因为如此,这才被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一古脑地全废了。闵妃大批恢复书院,虽然笼络了一部分人心,但却失去了广大民心,使本已在兴室大院君李昰应执政时期革除的弊害卷土重来,再次增重社会、经济弊端。

    闵妃治国不在行,花银子却很有一套,其消费水平就连大清国那老娘们都感到有点不好意思。闵妃掌权不久,便将李尚宫、张尚宫、郑淑媛等人遂一一逐出宫去,王宫里闵妃一边揪着李熙的耳廓片子吹政治秋风,一边让他大把大把地吞嚼着高丽参。国家大事上李熙虽然软不拉及,处处事事全由老婆姐说了算,但在没了李尚宫等人之后的李熙,其肾功能还是说得过去的,高丽参算没白吞。闵妃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1874年月,闵妃又生了个儿子,取名一个拓字。(既后来朝鲜的末代国王纬宗)。

    元子降生,本是一件喜事。可闵妃却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沉重的恐惧感,前元子夭折的阴影一直笼罩心头!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怕就来鬼,痒必生虱,上天对闵妃真是眷顾得可以。这不,小拓子刚生不过百天,就出了天花。闵妃这下慌了,连忙派人请来女巫师为小拓子祈寿,保佑元子平安无事。同时闵妃还下令重新整修全国寺庙,给菩萨镏镀金身。乖乖,这得花多少钱啊!内需司掏空了腰包,就让户曹入伙接着整,司谏院冒死上谏,说国库没银子了,再这样闹下去,大家伙儿全得跟着喝西北风。闵妃听了脸色一寒,怎么着,花这俩小钱就心疼了?元子可是国家的元子,这点你们可要想清楚了。哼?谁要是敢跟我在这事上过不去,那他这辈子就别想圆满了。吓得满朝上下,群臣侧目,噤声不语。

    还是多亏天大爷神通,国库掏空就掏空吧,好在天大爷让元子病好了。不然往下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元子病刚好,事儿也就跟着来了。当妈的又开始为儿子的地位问题着急上火了。就目前来讲,法定上能够继承王位的是李尚宫的儿子完和君,尽管他现在才是个7岁小儿,可在兴宣大院君执政时就已经把册封文书呈递大清上国了。一旦大清批准册封,那闵妃这儿子就算白生了,甚至不如不生,免得徒生他妈的闲气。总之,这件事很让闵妃伤郁闷。

    到了第二年,闵妃与小李国王几番研讨磋商,决定册封李拓为王世子。在小李国王的混蛋逻辑里,完和君和李拓两个册封谁都一样,反正都是自己的儿子。可闵妃却不这么想,她认为儿子李拓与完和君两个完全是“家兔子”和“野兔子”的关系,没可比性。母以子为贵,李拓当了王世子,做母亲的闵妃势必更显尊荣,地位和权势也将更加巩固。这事儿说啥也不能客气。

    由于朝鲜是大清上国的附属国,王世子的册封必须得到大清国皇帝的点头认肯。于是,闵妃就派亲近大臣领议政李裕元去到大清上国,可这李裕元就象长了兔子腿般,是去的也急跑回来也快,他给闵妃带回了一条很不妙的消息,大清皇帝认为这样弄程序有点乱,得按长幼秩序立国王长子完和君为王世子。闵妃闻听,深感震惊!她连忙派李裕元与早些时为朝、日建交谈判而留在釜山的日人外务省官员花房义资接触,通过“花鬼子”让日人驻清国公使副岛种臣出面斡旋,恳求大清皇帝册封李拓为王世子(读者请注意到这一细节,闵妃由此开始亲日而对大清进行反水了)。此时日人与朝鲜的通商谈判已进行了好几年了,只因诸多问题一直受阻,“花鬼子”为此头都快急扁了,突然来了这等好事,“花鬼子”也就乐得做个顺水人情,自然不会拒绝朝鲜王室的请求。有日人从中说和,大清国最终松口了。等到李裕元再次出使清国(当然银子还是要多带的),闵妃轻而易举地就达到了目的。大清国不但批了,还给李拓到路边刻章铺子里刻了枚办公戳子,至于完和君哪凉快就呆哪儿吧。

    闵妃是达到目的了,可是为这事却搞出了个很大乱子,都弄出人命了。

    自从1589年11月“壬辰倭乱”以来,朝鲜民族就一直很讨厌东瀛鬼子。当看到近些年又有鬼子常在国内到处窜动晃悠,比胃里吞只苍蝇还恶心。当时朝鲜国内舆论几乎一边倒,一致要求把这些穿“开叉”褂人不人鬼不鬼的玩艺全赶回东瀛岛去。所以闵妃通过“花鬼子”跟大清绕关系解决李拓世子册封问题,被认为是一件奇耻大辱之事。为此舆论大哗,纷纷指责王室。亲“兴宣老头儿”派的安东睃晓得这事儿内幕后,就站出来抗议,结果被闵妃给剃掉了脑袋。事情接连发生,就象一根燃烧的导火线,最终在全国引发了强烈的排日浪潮。

    在这件事上,闵妃无疑是往自己身上引了一把火。同时,这位美少妇也打开了她生命中的潘朵拉魔盒!闵妃打开的潘朵拉魔盒里的魔鬼不是别的,正是东瀛小岛之日人。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闵妃就象潘朵拉那样好奇,很想张望下那些“衣衫不整”(日本和服)人的小岛上都有些什么稀奇玩艺儿。

    在19世纪下半叶这段世界史上曾发生着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而它的奇特在于这件事情发生日人那而却和中国的《易经》、《诗经》有关。

    1867年,日人孝明天皇骤崩。孝明天皇的第二皇子,年仅16岁的储君睦仁继承皇位。

    19世纪中叶的日人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幕府是古时日人一种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常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方式进行对国家的统治,其最高权力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和这时的朝鲜相似,同样对外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只有荷兰与中国的商人被允许在原本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长崎继续活动。

    这时的日人正遭到美、英、法、俄等国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日人不仅极端仇视外国侵略者,更痛恨和侵略者相勾结的幕府。农民和市民纷纷起义,开展“倒幕”运动,一些中下层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中的改革势力也加入了“倒幕”斗争行列。

    1868年1月日,由天皇睦仁召开,有倒幕派皇族公卿、大名和武士出席的御前会议上,宣布“五政复古”,恢复天皇亲政,废除幕府,成立新的中央政府,并责令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交出领地和财产。

    1月6日夜间,德川庆喜逃往大阪,集中兵力反扑!日人国内内战爆发。

    1月9日,天皇睦仁举行践祚典礼。

    1月底,倒幕军在京都附近击败幕府军队,德川庆喜又逃往江户。

    月,天皇睦仁组织讨幕军,一举击溃兵力大于讨幕军数倍的幕府军,德川庆喜被迫投降。

    7月,天皇睦仁将江户改名为东京。

    8月7日举行即位典礼。9月8日改年号为“明治”。

    10月,明治天皇抵达东京执政。自此,日人由明治天皇主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这就是日人历史上被称之为的“明治维新”。

    “明治”取自中国《易经》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维新”来自《诗经》(《诗?大雅?文王》)的“固虽旧帮,其命维新”。看来日人还是很能参悟学用中国这个东方文明鼻祖之真谛的。必须承认,日人明治维新创造了19世纪下半叶世界史上一大奇特事情;一个既小且穷,资源馈乏的封建国家,仅用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便实现了社会、经济、军事多方面的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就是这位蕞尔小帮“帮主”,上任伊始,就野心勃勃地宣称要“开拓万里之波涛,宣布国威四方”。由于当时的日人各方面都还不足以与大清抗衡,甚至说不敢不敬。所以,日人就把“开拓”的对象瞄上了朝鲜。

    明治维新后,以号称“维新三杰”的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和西乡盛隆为代表维新派更是大力鼓吹“征韩论”,企图将朝鲜变成日人的原料产生(以农产品为主)和倾销市场,进而吞并朝鲜,以朝鲜半岛作为跳板侵略清国。朝鲜国门的打开是日人侵略朝鲜的必要条件。因此,明治维新后,日人便多次向朝鲜传递“国书”,要求朝鲜政府开放国门与之建交。

    1868年1月,日本第一次派出使臣,怀里揣着一份国书,兴高采烈地去到朝鲜,自作多情地向朝鲜吹他们的天皇多么伟大(其实也就是个16岁大男孩),国内改革多么成功,并还厚颜无耻地说,作为近邻日人又是多么地想和朝鲜友好往来等等。

    可是,日人实在太厚脸皮了,虽然参悟学用中国的《易经》、《诗经》创造了“明治维新”,可在语法修词上,只能说是跟着中国这个东方文明的老祖宗学得还不到半点儿皮毛!一个蕞尔小帮“帮主”,竟然在一份“国书”里多处出现“大日本”、“皇上”、“朕”等词语,甚至将朝鲜蔑视为“朝臣”,内容言辞显得十分傲慢和无礼。这让朝鲜政府和人民十分地不爽!日人这是在触犯朝鲜人那根最敏感的神经,朝鲜人除了认大清皇上,其余大小诸国少他妈的来这一套。作为大清属国的朝鲜一怒之下,日人递来的所有“国书”全甩进了废纸蒌里。打死日人也想不到,事情的梗阻原来竟出在这上面。

    虽然日人这次碰了个鼻青脸肿、两眼金花,可是并不恢心,接着便采用死缠烂打的战术,以锲而不舍地精神一递再递“国书”,但均不奏效,搞得日人很没面子,心里十分窝火。

    1875年初,也就是闵妃儿子李拓被册封王世子第二年。日人认为,你们册封世子我们日人可帮了不小忙啊。即使投桃报李,咱们两家总也该签约建交了吧。自作多情的日人尽往好事上想了。于是,日人派外务省副官广津起草新的外交文书,到釜山要求建交。闵妃虽说由于册封王世子一事对日人心存好感,但碍于国内反日排日浪潮日益高涨,政府也未就开放一事确立基本政策。特别是那个广津,办事实在孟浪的可以,递个外交文书还带艘军舰来。闵妃想:怎么着,想打仗啊!告诉你们,想打仅俺还不惧呢,讲打仗俺家那“老头儿”是专家级人物。美国、法国如何,照样被俺家那“老头儿”揍得手捂着腚蛋子跑路。信不信我这就将他拎出来给你们比划一下?蕞尔帮算啥东西嘛。

    日人弄巧成拙,这下面子算是丢尽了。这朝鲜人好象比大清还横多了?建交的事儿再次彻底泡汤。好你个臭娘们儿,敢放我们日人“鸽子”。这回日人彻底动了肝火!“文交”不行,干脆来武的。

    1875年5月5日,日人明治政府决定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由日人海军少佐井上良馨指挥的军舰“云扬”号侵入朝鲜釜山海域示威。6月1日,“第二丁卯”号继“云扬”号驶入釜山海域。两舰军舰借口演习,肆意放炮,进行各种挑衅行为。朝鲜东莱府使黄世渊予以抗议。日人说抗议无效。两舰军舰于6月0号从釜山港沿着朝鲜东海岸北上,对朝鲜沿海进行非法测量,并侵入军事要冲永兴湾进行侦察,直到7月1日两舰军舰这才悠悠哉返回日人长崎。日人军舰自动撤退,搞得朝鲜人一头雾水,这样放两炮就跑了?

    其实事情才刚开了个头。

    1875年9月19日,日本的“云扬”号,“第二丁卯”号,“春日”号等舰驶入江华湾,停泊在月尾岛附近。江华湾位于朝鲜西海岸,是汉江的入海口,同时也是朝鲜首都汉城的门户。“两次洋扰”法国人和美国人就是在这里吃了朝鲜人一个瘪败走的。

    9月0号,“云扬”号向北航行,出现在江华岛东南方的兰芝岛。舰长井上良馨借口测量海深和寻找水源,将0名日军用小艇运送到沿岸探测水路,甚至接近江华岛草芝镇炮台,准备在这里侦察并登陆。面对日人的挑衅,草芝镇炮台立刻进行反击,对着“云扬”号军舰一顿暴轰。“云扬”号也立刻开炮进行还击,摧毁了草芝镇的军事设施,但由于草芝镇官兵的顽强抵抗,日军终究无法在草芝镇登陆,便于9月1日转而偷袭丁山岛,杀掉了大批朝鲜居民。

    9月日,日军陆战队在永宗镇登陆,与当地朝鲜士兵交火。那里只有600多居民和射程只有700米的0多门旧式小口径火炮,防备较薄弱。日军以人受伤的代价,击毙朝鲜士兵5人,俘虏16人,掳获大炮6门,火炮枪10多支,攻占了永宗镇。日军在城中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永宗镇瞬时变成一片废虚。

    9月4日,“云扬”号等三艘日军军舰撤离江华湾,返回日人长崎。历史上将这次事件称之为“云扬”号事件。

    “云扬号事件”发生后,日人政府发表公报称“云扬”号等三艘军舰是在经过朝鲜附近准备去大清时,遭到朝鲜人的突然袭击,日舰是被迫反击,并有两名士兵受伤。日人政府这一颠倒黑白的说法,蒙蔽和误导了本国大部分民众,很大一部分日人要求政府索性趁此机会,干脆把朝鲜象前不久收拾琉球那样,做掉算了。但是,以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木户孝允等人对此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日人的目的是要敲开朝鲜的大门,朝鲜是大清属国,得先试探下大清是什么态度。

    对于日人发动“云扬”号事件,我们可以这么去理解,那就是日人此举是一石二鸟,一方面以武力逼迫朝鲜开放国门,一方面在试探大清的底线。因为,以日人目前实际情况,还不敢直接与大清交恶,想搞朝鲜须得顾及到大清的感受。

    与此同时,日人又向已同自己建立外交关系的美、英、法、德、俄、意等诸国通报了日人欲使朝鲜开放国门的图谋。其实这些国家早想这么干了,而且有的已经干了但干得不成功,辟如“两次洋扰”被大院老头揍得屁股开花的法国人和美国人。所以诸国对日人的图谋一点也不反对,他们很希望日人去打头阵。

    1876年1月8日,日人政府任命黑田清隆为全权办理大臣,井上良馨为副全权办理大臣,公然突行“炮舰外交”手段。与此同时,日人政府另派外务少辅森有礼前往大清摸底,看看大清是什么意思。1月中旬,森有礼先到北京与总理衙门的“鬼子六”奕祈进行洽谈。森有礼先向奕祈说明了朝鲜“云扬号事件”。继而提出日人欲与朝鲜建交通商。

    奕祈说:朝鲜虽是大清属国,但我们从不干涉其内政,外交上朝鲜也是个自主国家。“鬼子六”的话说得很是暖昧。森有礼狂妄地说:所谓属国,实乃有其名而无其实。日人在与朝鲜帝约建交这个问题上,已无再同清国政府进行交涉的必要。

    当时坐镇津、保的李鸿章,也一直在密切地注视着日人与大清的会谈。李鸿章,一位中国历史上最失败的外交家,这样说好象刻薄了老李。如果说甲午战争及后,老李在外交上能够做到“舍身为国”,在日本被浪人拍了板砖那也是他咎由自取,自尝苦果!当时的日本尽管在外交言辞上嚣张恶吠,那只是一种虚张声势的探底。他日人胆敢与大清交恶乃至开战,无疑是拿自家脑袋去撞阎王爷的卵,不要命了。因为以两国实力相比,大清国灭掉日人就跟玩儿似的。

    可是李鸿章明明知道日人在对朝鲜实行“炮舰外交”政策,若朝鲜不愿意与日人建交,日人必欲付诸武力征服,如此朝鲜肯定不是日人的对手,《中日修好条约》又很束缚日人手脚,而日人一旦侵占朝鲜,大清便有唇亡齿寒之忧。同时,这个当“大哥”的很自私,他很不愿意得罪日人,甚至是在放纵日人,当然就更不愿效妨明朝李如松于“壬辰倭乱”那样抗倭援朝。

    其实就在李裕元当初为册封王世子来大清时,李鸿章就让他给朝鲜的小李国王带过一封信。李鸿章在信里传授的外交方略是“用以毒攻毒,以敌制敌之策。”明确告诉朝鲜王室:朝鲜与日人建交是大势所趋,建交会对朝鲜有利。以朝鲜之力对抗日人肯定不行,若你们能够再与英、德、法、美等国建交,不但可牵制日人,还能防止俄国人窥视。

    李鸿章并于1876年1月4日在保定会见森有礼。会谈中森有礼请求李鸿章帮忙,说通总理衙门大臣亲王“鬼子六”奕祈,以及文祥、沈桂芳、崇厚等人。设法劝说朝鲜接待日人使臣。李鸿章果然依照森有礼的所求,向总理衙门报告了与森有礼会谈的情况,建议总理衙门奏请礼部向朝鲜转达大清的意思。

    朝鲜政府的二当家领议政李裕元,是国王李熙之叔,对于清政府礼部所建议的“与法、美通商”,以牵制日人的意见持不赞成不反对态度。

    清政府既不愿出面维护朝鲜的权益而同日人、俄国发生对抗,又怕这两个一大一小列强吞并朝鲜,对其“龙兴之地”东北构成威胁,同意李鸿章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大行“以夷制夷”之策。李鸿章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劝诱朝鲜忍辱负重,与日人通商往来,以暂弭兵端,避免大清卷入纠纷。“大哥”这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