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从平乱悍将到威逼“四夷”之外交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你道这位令袁世凯恼火让老吴大叔生气之人为何许人也?他就是刚从大清国来到朝鲜没几天时间的马建常(这人后来不知道闹什么鬼,又改名叫马相伯了),为了吻合时代,故在此仍叫他马建常吧。此人与马建忠是一对亲兄弟。

    那么马建常是怎么来到朝鲜的,其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88年在大清与朝鲜之间又发生了哪些事情,这在以往涉袁作品里几乎是一处空白。为了历史的完整性,不致使这段历史中的事件及所涉人物被遗漏,笔者很想絮叨一下,故设标题为:朝鲜188。事情还得从去年赵宁夏来大清说起——

    去年11月1日,朝鲜奏陈使赵宁夏再次来到天津,向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提交一份朝鲜国王的咨文,逊称:窃小邦向不谙外务,而各国换约在前,一切交涉商外事件,茫然不知下手,烦请贵大臣酌量小邦应行时宜,代聘贤明练达之士,迨兹东来,随事指导。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为什么赵宁夏怀里揣着本国国王的东西不直接去北京而奔天津呢?这看起来很不合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就在稍前刚刚签订的《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里,一是着重申明了大清与朝鲜宗藩关系,二是注明朝鲜国王与大清李爵师是平级关系。所以别说一个奏陈使赵宁夏了,既是小李国王来了也没资格与大清皇帝直接对话。不象现在,朝鲜“金二胖子”来到中国,9大常委轮个儿接见。真令人担忧这样一直下去,好孩子也会惯成个坏孩子的!

    对于朝鲜国王的咨文,在当天李鸿章与赵宁夏的笔谈中,李鸿章明确推荐曾任驻天津领事的德国人穆麟德助朝鲜办理“交涉关税各事”,但他随之又提出“既延请西人,必须有中国委员同往联络钤制”。当时朝鲜方面曾希望就地取材,请清政府委派此时已回国内的马建忠前来。但被李鸿章以“在此公务甚繁,不克分身。暂难前去”为由一口回绝。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大清很多朝臣对壬午兵变后日、朝两国所签《济物浦条约》很为不满,尤为条约中赔款一项,更引起不少非议,而负责处理此事的马建忠备受指责。作为在朝鲜的少壮派人物袁世凯,张謇反应最为激烈。张謇毫不客气地认为:作为朝方谈判代表的幕后策划与指导者,马建忠罪责难逃。对于马建忠怂恿朝鲜政府向日人举“借外债开矿”一事,张謇更是痛恨不已。188年8月19日《张謇日记》记载:闻赵宁夏辈有请于其它国开矿事,此真庸奴。0日又载:闻赵宁夏辈有借债五十万事,息八厘,六岁后偿,此则悉仿日本所为,自弊而已。然度此等举动,必马氏兄弟蛊也。

    张謇日记“马氏兄弟”亦既马建常、马建忠哥儿俩。有人或许不明白,张謇怎么把人家哥哥也扯进来了呢?这是因为从1881年马建常就被李鸿章准派驻日使馆参赞,直到188年底被派来朝鲜,马建常一直在日本干着这个从七品的芝麻绿豆官儿。张謇本来就对马建忠谋划朝、日两国签约赔偿的事满腔忿恨,甚至直接怀疑是这哥儿俩合伙作崇,50两赔银中他们一定没少拿回扣。这可是以出卖大清与藩国利益为代价而一卖身日人,二中饱私囊啊。现在大清与朝鲜刚已签过借银、开矿合同,你哥儿俩又蛊惑朝鲜与日人借款开矿,这是什么意思,吃回扣吃红眼了吗,难道你们两兄弟不想要头上那颗脑袋了吗?

    那么马建常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呢?

    马建常,1840年4月17日出生于江苏丹阳县北乡的一个天主教村落马字村。马家是一个天主教世家,马建常洗名“若瑟”。

    马建常这人打小就不安分,10岁那年不经父母知道就偷偷一个人溜出了家,跑到上海郊外徐家汇一个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创办的圣依纳爵公学,学名斯臧。要说马建常这人可真够执着,他在这里一呆就是十二年。到了186年5月,耶稣会在徐家汇设立初学院,岁的马建常才成了一名见习修士。1864年完成见习一俟,马建常就对背负十字架的那个“外国老头”发下毒誓,终生献身教会。1869年,马建常终于如愿以偿,当了“马神父”。这年“马神父”刚好0岁,算不算是人们所说的“三十而立”了呢?

    “马神父”有个特点,纵观一生,总爱与人搞冲突。“马神父”干神父期间,老在社会上胡逛遛,被耶稣会关起来反省,多亏了其在李鸿章准军当粮台哥哥马建勋带领一支兵发难,耶稣会斗不过当兵的,这才放了“马神父”。此事过去没多久吧,187年,“马神父”又与耶稣会搞冲突,去考大清的秀才,这与神父这一职称很不吻合。耶稣会会长高若天就很不满,你不是人很能吗,那你去搞《数理大全》翻译吧。结果呢,“马神父”搞了年翻译,楞是把马若天的《数理大全》给整黄了。

    马会长一气之下,令其退会还俗。

    “马神父”退会还俗了,成了正常人了,那咱还叫他马建常吧。马建常无“神”一身轻,就求其兄马建勋帮忙在山东藩司余紫垣手下混个小差事。这年是1876年,到了这时候,6岁的马建常才突然醒过神来,人生最精彩的东西还不曾有过里,于是,马建常就取妻王氏,打此才总算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正常人了。到后来,他又跑李鸿章手下混。1881年,李鸿章准派马建常去清驻日人使馆,当了个从七品参赞。当时老马都40多岁了,也许是李鸿章动了恻隐之心,不好意思让他这么一个4岁的“大叔”当马仔。40岁时李爵帅早已当上江苏巡抚了,他这一恻隐,40多岁的老马“大叔”才闹了个“小科员”干干。

    这就是4岁之前马建常。

    这时有人不禁会问,搞了这么半天不咸不淡的玩艺儿,可是马建常与袁世凯辞活训练“镇抚营”有啥关系呢,难道马建常就是前面所说的那个出馊主意的不成?是的。

    马建常与穆麟德一行是188年1月1日抵达汉城的,坐了差不多半月的“冷板凳”,直到6日上午,小李国王才接见了这俩人儿。马建常虽然才40岁挂点儿零,可人家毕竟打10岁就参加社会工作了,而且干的还是“洋活儿”,0年可不是白混的,嘴皮子工夫那是生生了得。刚头一个照面,马同志就“三言二拍”地把小李国王唬了个结实。

    据马建常本人回忆,当时他对高宗的献策上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请“编练新军,改用西洋操法,先以千人试办”;二是帮助整理朝鲜外交。

    天,还“献策”哪!马同志这人可真逗。你马同志不“献策”那会儿,人家袁世凯就已经训练罢“亲兵营”又训“镇抚营”了。也许你不“献策”,练兵的事儿这会儿正朝顺利的方向前进,你这一个“马后屁”打出竟还是个“洋马后屁”——改用西洋操法。看来马同志还是不改往日那好与人闹冲突的毛病。袁世凯是淮军操法,西军辅之,中西医结合,你让人家小李国王“改用西洋操法”,这不是成心与人闹冲突嘛。

    马建常这一瞎掺乎不当紧,袁世凯立马来了个“金盆洗手”。这下可坑苦了小李国王那拨“镇抚营”的弟兄们。因为袁世凯替吴大叔管摊子去了,向直隶总督借拔银子成了没影的事儿了,“借款,开矿”的合同也不知去了哪儿。没了银子,回头再瞧瞧“亲兵营”、“镇抚营”那两拔弟兄们,个个“新颜”换旧貌,又打回到从前的“原形”了。以前练兵没了银子,袁世凯总是很有办法,有了直隶总督那二位大“公关先生”,借拨点总能成。既使在朝鲜,政府里有袁世凯几个铁杆弟兄,办起事来也很能窜动风的。你马建常呢,人脉的有?实力的有?两样你都没有,就敢“下船”伊始,二五不识的空张个大嘴巴胡“献策”,我看这人大约脑子里面进水了。

    更有意思的事是,你别看马“大叔”都40多岁了,思想行为上却还不及一个二十岁刚出头的人成熟。甚至说他带有点儿弱智都不为过。

    188年月日,朝鲜小李国王给马建常开了个二二乎乎的“玩笑”,任命他为正二品衔议政府赞议并兼总理交涉通商事务衙门协办。乖乖,了不得耶,套现在的级别,可是国务院副总理级啊!马“大叔”在国内从十岁“童工”算起,咋说也有0多年工龄了,李鸿章才大恩施舍似的赏了“科员”。而现如今到朝鲜不足俩月时间,人家小李国王就给马“大叔”整了个“副总理”。这事儿要搁正常人心理上根本无法承受得了。可是马建常却硬生生地楞把这活儿给接下了。这让人不尽产生怀疑,难道小李国王和马建常俩人都是那种缺心眼人不成?论级别你小李国王和李爵帅是平级,李爵帅上头还有个总理衙门,而总理衙门上头才是大清皇帝,你小李国王差着辈儿呢,有什么资格任命“上国”的官员,尽管“马大叔”是个大龄“科员”,可那也不成啊,说句不客气的话,别忘了你是什么身份?可马建常这人真敢整,想当官都想出精神病了,堂堂大清宗主国的官员,当然官小是小了点儿,就那你也不能去舔着脸皮去做大清一小藩邦的“副总理”呀?。

    想当初闵妃任命袁世凯为上将军,都被袁世凯及时回绝,那是三军总司令衔啊。

    还好,有人及时把马建常丢到国外的那张脸皮帮拣了回来。

    188年月,李鸿章得此消息,大为震怒,骂马建常;你还有没有羞耻心!为了挽回大清尊严,维护国体,李鸿章为此专咨朝鲜政府;马建常系天朝职官。该国王只可以宾礼接待,遇事咨访筹商,断不应兼受属邦官号。小李国王自知理亏,吓得大气不敢喘,急忙下令,立即免去马建常朝鲜议政院赞议之职。马建常的异国“副总理”梦被李鸿章一下击个粉碎。

    据穆麟德后来回忆:马建常还曾参与当时朝鲜政府交涉对外借款工作。

    所谓“对外借款”实际上就是张謇去年8月0日日记里记载的,“然度此等举动,必马氏兄弟蛊也。”

    关于马氏兄弟蛊惑朝鲜政府向日人借款一事,还是起源于“壬午兵变”。

    根据《济物浦条约》规定,朝鲜政府不但要向日人赔款50万日圆,而且还要派遣“谢罪代表团”前往日人那儿谢罪。这个由15人组织成的“谢罪团”里,有一位特殊人物,他就是朝鲜“开化党”首要人物金玉均,是个十折不扣的亲日派,也是后来“甲午政变”的组织者和发动者。此是后话。

    赴日一个月后,“谢罪团”除金玉均外其余成员全部返回朝鲜,只金玉均一人留了下来。金玉均和日人福泽谕吉说他这次来还有一个重要身份,就是作为朝鲜王室代表,专门和日人协商借款事宜。于是福泽谕吉找到井上馨外务卿商议,井上馨立刻同意。但日本方面提出要朝鲜国王亲笔信以及朝鲜海关税作为担保,结果金玉均按日人的要求提供了上述文件。双方达成借款议项,马建常作为大清协办朝鲜对外交涉通商关税派出的代表,一定会积极参与这次对日本的借款工作。由此可说,张謇的“必马氏兄弟蛊也”说是百分百正确。何况还有穆麟德的证说。

    188年初,金玉均返回朝鲜。为了迎合日人,金玉均和福泽谕吉商定,派遣井上角五郎到朝鲜汉城办《汉城旬报》。在朝鲜出版日本报纸,目的是为了煽动朝鲜人反对大清。

    这时吴长庆回国述职还没回来,负责庆军全面工作的袁世凯看到这个报纸后,非常愤怒。他找到此时接替“花鬼子”的日公使竹添进一郎,质问他办《汉城旬报》的目的是想干什么。有在朝鲜发行的必要吗?竹添当时不知道办报的背后情况,因此就同意了袁世凯的要求,该报禁止在朝鲜发行,只能在日本关岛才能买到。这张反大清的报纸就这样地被袁世凯暂时给扼杀了。

    由于“必马氏兄弟蛊也”,对日借款和因借款而办报,这给大清在朝的利益和地位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引来不小的麻烦。

    后来李鸿章奏派兼具外交与商务使命的“总办朝鲜各国商务委员”陈树棠常驻汉城。马建常在朝鲜混不下去了,只好卷上铺盖回国内了。

    马建常在天津又向李鸿章开始“献策”了,说:朝鲜的事情要早定政策,或听其主自,中国脱离关系;或实行干涉,派干练钦差大臣率兵前往,作有力指导,高丽始有挽救的希望。

    李鸿章一听,登时就来气了,心说:什么叫“脱离关系”,照你这么说,朝鲜干脆送给日人得了,是吗?还有,凡我派往朝鲜的人都不干练,就你马建常干练却又回来了,是吗?李鸿章本是一位喜怒不形于色的人,但被面前的这个小丑气极了,还是不免对马建常大声吼道:大清国我都不敢保他有二十年的寿命,何况高丽?

    马建常受了呵斥,自觉没趣,干脆把自己一包装改名马良,就又混到教学界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