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从平乱悍将到威逼“四夷”之外交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整个甲申政变处理上,袁世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勇于担当“启衅”之责。然却一再遭到诿小之人攻奸,以莫须有罪名对其暗算,甚至欲假借吴、续之手置之死地而后快。对此袁世凯非常忿懑与苦恼,他开始有些灰心了。像这种卑鄙无耻的小人,今后还怎么与他们一起共事?袁世凯遂产生急流勇退的念头!

    恰好,袁世凯此时接到二姐从国内的来信。信中说嗣母牛太夫人生病了,非常想念儿子。其实是牛氏夫人听说清日两国在朝鲜开了仗,心里总是生怕他那宝贝儿子有个什么闪失。牛氏夫人这一急一吓,就旧病复发了。

    但不管怎么样,这毕竟给了袁世凯一个抽身而退的好借口,好机会。于是,袁世凯持信来到南别宫,向吴大澄告假归省。

    吴大澄见其孝心至厚,很为感动,况且两人之间的情谊交流又正处于急骤升温中。吴大澄向袁世凯说道:从明天开始,你和你的副营全部撒出王宫,以免日人胡乱猜忌或寻找借口。然后过上三五天,咱们一起走吧。

    1885年1月日,日本外务卿井上馨率领两个大队日军从仁川出发,4日清晨抵达汉城南郊军营驻扎,并让小鬼子竹添通知朝鲜政府。6日上午井上馨带领高岛、桦山等数名文武随员及卫兵00人进宫。朝鲜国王李熙在乐善堂接见了井上馨。

    1月7日,国王李熙派左议政金弘集为全权大臣与井上馨在议政府会谈。由于日人提出条件太过苛刻,朝方很难答应,双方僵持在了那里,当日会谈无果。而在同一天,吴大澄也会见了国王李熙,笔谈中劝其切勿与日人生衅,中朝不愿与邻邦失好,贵国又不能与日人相抗,其事不能不委曲求全。以息事宁人为归结。

    1月8日,朝日双方再次举行会谈。正在会谈当中,吴大澄不速而至。井上馨见其不请自来,心中大为不快,但出于外交礼节,仍不免站起来握手说道:今天是与朝鲜大臣磋商兵变善后事宜,因此不便晤谈。

    吴大澄一听日人有撇开大清之意,取出笔来,不高兴地写道:贵使来朝数日,渴欲晤,以遂仰慕之怀,况且贵国与朝鲜议事,本大臣也应知其大略,因非贵使与金相国两人之事。

    井上馨也提笔写道:今天据《日朝条约》与朝鲜大员晤商大事,与贵使交涉恐非所宜,约期他日相晤。

    吴大澄站起身来挥笔疾书道:两国纷事,第三国居间调处,各国皆有此例。既未许可,不再勉强,那么朝、日所议之事是否公平妥善,拟目以待。写毕,掷笔而去。

    1月9日,由于井上馨来时带有两个大队日军,已驻毕汉城南郊,金弘集因为日人炫武所胁迫,很不情愿地与日人签下了协议,其大致如下:一、修书谢罪;二、恤日人被害人1万元充费;三、杀大尉林矶机之凶手处以极刑;四、建日人新馆,朝鲜出万元充费;五、日本增置王京戍兵,朝鲜任建兵房。

    1月11日,井上馨通知吴大澄,言吴乃非全权大臣,不便前来会晤。当日即率员赴济物浦乘“近江”号轮船返日。

    可恶如井上馨者,临去还不忘羞辱一下吴大澄,还扬言要与大清谈判,要清军撤出朝鲜。

    1月1日,吴大澄、续昌并袁世凯等一同由济物浦乘“超勇”号兵舰开始返回旅顺。本来袁世凯接到二姐来信立刻请假,急于回国看望嗣母,可为什么又拖延了这么久呢。一来吴大澄已明言在先,让袁世凯与其同道回国;二来袁世凯认为朝日谈判签订《汉城条约》后,下一轮就该是吴大澄与井上馨之间的清日谈判了。不料井上馨与金弘集刚签罢条约的第二天撅起屁股走人了。单方面剩下吴大澄叫他和谁谈呢?显而易见谈判要改地儿了,改在哪儿?袁世凯猜度着,很可能在大清。同时他还想到,下一轮的清日之间谈判,他袁世凯“启衅”的责任问题一定摆在桌面上。一想到“启衅”二字,袁世凯就心有不甘。在这十几天里,他在汉城到处搜集足以证明小鬼子竹添与开化党人阴谋政变的证据。的确,小鬼子竹添还真留下了许多有失公使身份活动的证据,这也是小鬼子竹添做梦也没想到。政变刚刚发动就这么快失败了,很多证据都未能来得及毁掉。袁世凯要立争做到有备无患。

    临行时,朝鲜多位要员与袁世凯话别,对他当前的处境深为不平和同情。并期待袁世凯早日返还。其中更有好友金允植,特撰《送慰归河南》一文,感叹袁世凯,鼓舞袁世凯:

    名高人多妒,功成众所忌,此事古今国,处事谅不易。曩值危急日,人皆敛手避,黜者怀首鼠,懦夫常惴惴。事定反觅疵,利**渐渍,遂将功为过,摧折丈夫志。君今浩然归,俯仰天所愧,天日照孔昭,贤才岂中弃。相见知不远,努力勉王事。

    尽管袁世凯遭人中伤,饱受委屈,但他仍有值得慰藉之处。经过与袁世凯一段时间接触,吴大澄对他非常赏识,认为袁世凯实属当今无人能及之“天下奇才”。

    据顾廷龙撰《吴愙斋先生年谱》光绪十年十二月二十日记载:按先生此行,偕袁世凯同归,并赠以联曰:“凡秀才,当以天下为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又跋曰云;慰廷仁弟,念母情切,乞假归省。朝鲜士民方攀留之不暇。与余不忍重违其意,偕之内渡。然时事多艰。需才正亟;尤愿慰廷以远大自期,移孝作忠,共图干济,因撰是联赠之。”先生与袁赏识有素,故相助甚殷。

    吴大澄是著名金石学家,赠联为小篆,题跋为隶书,可见其用心诚至,寄望之厚。

    “超勇”号兵舰到达旅顺,袁保龄见他的宝贝侄儿与二位使臣偕同而回,又意外又欢喜。当叔侄两人客室深叙时,袁世凯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苦,在叔父面前痛哭流涕,诉说根由。袁保龄知道袁世凯受了不少委屈,一边安抚,一边严肃地说:你的举动总不免阔气二字,这次你在朝鲜的功劳众论昭然,却吃了人家吴、张如此之大亏,就是由于阔气的毛病。行为不检,应该反省自己;怨天尤人,有何益处?

    袁世凯抿巴下眼泪,恭敬地说:侄儿铭记教悔。

    袁保龄看到侄儿一付委屈,甚为心疼。但又总觉他这个侄儿有着一身毛病,怕他以后再次跌跤,便又狠下心来,欲代保中、保庆二兄好教训一下这个性情豪放执狂的侄儿:

    你这次能够抽身急退,实乃机警善事,上上智也。你这次回去看望母亲,加上久未还乡,酬应过节不可不周到,然酒食征遂却不可多,徒糟蹋身体,增耗费,损名声,很划不来。但你动辄放手摆阔,终归是个大毛病。想咱们袁家家世清白,实无余资,贫者士之常,愿不怕人笑我。况我既不贪得,不妄取,亦复从何阔起?我家先世节俭朴素起家,端敏公及汝父之俭约,那是出了名的。先世榜样,你要多学着点啊!

    袁世凯羞惭地俯首说道:叔父教训极是,侄儿记下了。刚说罢,却又象个孩子似的失声涕哭起来,一边哭着一边说,这次还乡只求细心照料母亲,朝鲜的事说啥我也不干了。

    袁保龄却说:眼下正值时局艰危,国家用人之际,不可意气用事。况李中堂正赖你力支急局,他是不会放你走的,甚至连准假回家都无希望呢。

    但袁保龄又担忧侄儿不回家,其母病情加重,还是让袁世凯先请假省亲。

    三天后,吴大澄、续昌与袁世凯一行决定仍乘丁汝昌“超勇”号兵舰经秦皇岛再回天津。不料“超勇”号兵舰行驶至旅顺至秦皇岛中间时,遇到一望无际的坚冰,不能继续往前行驶,“超勇”号只好调头转赴烟台。

    1885年1月日,日本外务卿井上馨率领两个大队日军从仁川出发,4日清晨抵达汉城南郊军营驻扎,并让小鬼子竹添通知朝鲜政府。6日上午井上馨带领高岛、桦山等数名文武随员及卫兵00人进宫。朝鲜国王李熙在乐善堂接见了井上馨。

    1月7日,国王李熙派左议政金弘集为全权大臣与井上馨在议政府会谈。由于日人提出条件太过苛刻,朝方很难答应,双方僵持在了那里,当日会谈无果。而在同一天,吴大澄也会见了国王李熙,笔谈中劝其切勿与日人生衅,中朝不愿与邻邦失好,贵国又不能与日人相抗,其事不能不委曲求全。以息事宁人为归结。

    1月8日,朝日双方再次举行会谈。正在会谈当中,吴大澄不速而至。井上馨见其不请自来,心中大为不快,但出于外交礼节,仍不免站起来握手说道:今天是与朝鲜大臣磋商兵变善后事宜,因此不便晤谈。

    吴大澄一听日人有撇开大清之意,取出笔来,不高兴地写道:贵使来朝数日,渴欲晤,以遂仰慕之怀,况且贵国与朝鲜议事,本大臣也应知其大略,因非贵使与金相国两人之事。

    井上馨也提笔写道:今天据《日朝条约》与朝鲜大员晤商大事,与贵使交涉恐非所宜,约期他日相晤。

    吴大澄站起身来挥笔疾书道:两国纷事,第三国居间调处,各国皆有此例。既未许可,不再勉强,那么朝、日所议之事是否公平妥善,拟目以待。写毕,掷笔而去。

    1月9日,由于井上馨来时带有两个大队日军,已驻毕汉城南郊,金弘集因为日人炫武所胁迫,很不情愿地与日人签下了协议,其大致如下:一、修书谢罪;二、恤日人被害人1万元充费;三、杀大尉林矶机之凶手处以极刑;四、建日人新馆,朝鲜出万元充费;五、日本增置王京戍兵,朝鲜任建兵房。

    1月11日,井上馨通知吴大澄,言吴乃非全权大臣,不便前来会晤。当日即率员赴济物浦乘“近江”号轮船返日。

    可恶如井上馨者,临去还不忘羞辱一下吴大澄,还扬言要与大清谈判,要清军撤出朝鲜。

    1月1日,吴大澄、续昌并袁世凯等一同由济物浦乘“超勇”号兵舰开始返回旅顺。本来袁世凯接到二姐来信立刻请假,急于回国看望嗣母,可为什么又拖延了这么久呢。一来吴大澄已明言在先,让袁世凯与其同道回国;二来袁世凯认为朝日谈判签订《汉城条约》后,下一轮就该是吴大澄与井上馨之间的清日谈判了。不料井上馨与金弘集刚签罢条约的第二天撅起屁股走人了。单方面剩下吴大澄叫他和谁谈呢?显而易见谈判要改地儿了,改在哪儿?袁世凯猜度着,很可能在大清。同时他还想到,下一轮的清日之间谈判,他袁世凯“启衅”的责任问题一定摆在桌面上。一想到“启衅”二字,袁世凯就心有不甘。在这十几天里,他在汉城到处搜集足以证明小鬼子竹添与开化党人阴谋政变的证据。的确,小鬼子竹添还真留下了许多有失公使身份活动的证据,这也是小鬼子竹添做梦也没想到。政变刚刚发动就这么快失败了,很多证据都未能来得及毁掉。袁世凯要立争做到有备无患。

    临行时,朝鲜多位要员与袁世凯话别,对他当前的处境深为不平和同情。并期待袁世凯早日返还。其中更有好友金允植,特撰《送慰归河南》一文,感叹袁世凯,鼓舞袁世凯:

    名高人多妒,功成众所忌,此事古今国,处事谅不易。曩值危急日,人皆敛手避,黜者怀首鼠,懦夫常惴惴。事定反觅疵,利**渐渍,遂将功为过,摧折丈夫志。君今浩然归,俯仰天所愧,天日照孔昭,贤才岂中弃。相见知不远,努力勉王事。

    尽管袁世凯遭人中伤,饱受委屈,但他仍有值得慰藉之处。经过与袁世凯一段时间接触,吴大澄对他非常赏识,认为袁世凯实属当今无人能及之“天下奇才”。

    据顾廷龙撰《吴愙斋先生年谱》光绪十年十二月二十日记载:按先生此行,偕袁世凯同归,并赠以联曰:“凡秀才,当以天下为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又跋曰云;慰廷仁弟,念母情切,乞假归省。朝鲜士民方攀留之不暇。与余不忍重违其意,偕之内渡。然时事多艰。需才正亟;尤愿慰廷以远大自期,移孝作忠,共图干济,因撰是联赠之。”先生与袁赏识有素,故相助甚殷。

    吴大澄是著名金石学家,赠联为小篆,题跋为隶书,可见其用心诚至,寄望之厚。

    “超勇”号兵舰到达旅顺,袁保龄见他的宝贝侄儿与二位使臣偕同而回,又意外又欢喜。当叔侄两人客室深叙时,袁世凯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苦,在叔父面前痛哭流涕,诉说根由。袁保龄知道袁世凯受了不少委屈,一边安抚,一边严肃地说:你的举动总不免阔气二字,这次你在朝鲜的功劳众论昭然,却吃了人家吴、张如此之大亏,就是由于阔气的毛病。行为不检,应该反省自己;怨天尤人,有何益处?

    袁世凯抿巴下眼泪,恭敬地说:侄儿铭记教悔。

    袁保龄看到侄儿一付委屈,甚为心疼。但又总觉他这个侄儿有着一身毛病,怕他以后再次跌跤,便又狠下心来,欲代保中、保庆二兄好教训一下这个性情豪放执狂的侄儿:

    你这次能够抽身急退,实乃机警善事,上上智也。你这次回去看望母亲,加上久未还乡,酬应过节不可不周到,然酒食征遂却不可多,徒糟蹋身体,增耗费,损名声,很划不来。但你动辄放手摆阔,终归是个大毛病。想咱们袁家家世清白,实无余资,贫者士之常,愿不怕人笑我。况我既不贪得,不妄取,亦复从何阔起?我家先世节俭朴素起家,端敏公及汝父之俭约,那是出了名的。先世榜样,你要多学着点啊!

    袁世凯羞惭地俯首说道:叔父教训极是,侄儿记下了。刚说罢,却又象个孩子似的失声涕哭起来,一边哭着一边说,这次还乡只求细心照料母亲,朝鲜的事说啥我也不干了。

    袁保龄却说:眼下正值时局艰危,国家用人之际,不可意气用事。况李中堂正赖你力支急局,他是不会放你走的,甚至连准假回家都无希望呢。

    但袁保龄又担忧侄儿不回家,其母病情加重,还是让袁世凯先请假省亲。

    三天后,吴大澄、续昌与袁世凯一行决定仍乘丁汝昌“超勇”号兵舰经秦皇岛再回天津。不料“超勇”号兵舰行驶至旅顺至秦皇岛中间时,遇到一望无际的坚冰,不能继续往前行驶,“超勇”号只好调头转赴烟台。

    吴大澄、续昌等乘坐的“超勇”号兵舰到达烟台时,已经临近年关了。再往天津去海面上仍有冰冻,兵舰无法继续前行。后经过打听得知,从烟台由陆路赴天津至少也要一个月,而且车马也不好找,后经请示总理衙门,待明春开冻,再乘船前赴天津。于是吴大澄、续昌他们一行人就都住在烟台的镇海楼,在烟台度过了一个多月的寂寥生活。直到1885年月初,他们这才乘轮前往天津。

    一行人到了天津,吴大澄在向李鸿章复命时,着实把个袁世凯大大地夸赞了一番,说袁世凯这人简直就一奇才。甚至对李鸿章说:公一向说张幼樵(佩纶)为天下奇才,在我看来天下奇才非张幼樵,乃袁某也。吴大澄到北京总理衙门复命时,就象现在的一个制造明星的炒作高手一样,又到处宣扬袁世凯如何胆识过人,如何英勇果敢,如何玉树临风,公才可大用也!一下将袁世凯热炒得朝廷上下没有不知道袁世凯这个人的。大家都很想早日见到这个人,很想先睹为快地瞧瞧这个玉树临风者到底啥模样。更有甚者,这个吴大澄就象着了魔似的,竟还楞将自己的宝贝女儿许配给袁世凯的大公子袁克定。

    而袁世凯到了天津后,稍作安顿下,便前去拜望了周馥等几位北洋幕府中与其叔父关系不错的人物。只可惜的是,这次他未能见到张佩伦。就在袁世凯到达天津的前几天,张佩伦与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因福建水师全军覆没一事,被朝廷褫职一起发往军台效力赎罪,遣戍察哈尔察罕陀罗海张家口等地。

    在等待李鸿章召见中,袁世凯接到叔父袁保龄的来信,叔父信中告诫他:

    在津千万勿谈及孝亭(作者注:吴兆有字孝亭)一字短处,此事关人福泽度量,非仅防是非也。住津之日,酒食应酬得推则推,戏亦不听,其它更无论矣。百番谨慎,少带无谓之人,少作无谓之阔,切嘱切嘱。

    袁世凯看了叔父的来信,“吃吃”笑了起来。在这个坏小子看来,叔父的话不可不听,但也不能全听,全听会憋毁“爷们儿”的。慎言慎行这没说的,不让出去听戏,不让整两口小酒,你说这男人一个人窝屈在旅馆里还有什么意思?那年在天津直隶幕府跟人打工那会儿,同僚就诬陷他常去天津候家后找小姐,其实候家后到底是个啥样他真不知道。他很想趁着闲聊无事去那体验一把,记得李爵帅说过的,“武人好色,乃其天性,但能贪幕功名,自然就我绳尺。”既然李爵帅都这么说了,袁世凯有此“小事一桩”之荒唐念头也就不足为过了。其实他那位叔父也许还不知道,甲申政变鉴于他的功劳大大的,闵妃就亲自一次性地向他颁发了“一妾二婢”的重奖。袁世凯可能觉得不够过瘾,干脆又把那二婢也圈进了自家被窝里。

    只可惜了,袁世凯空有其念,却未得逞。因为直隶总署来了一位小厮,告诉他李爵帅明日召见。

    第二天,李鸿章在直隶总署召见了袁世凯,由于彼此之间曾有过一面,所以大家就不用多作客气了,只管开门见山就行了。

    李鸿章首先想听一下吴大澄口中所喧然的,这位“天下奇才”对目前朝鲜形势的看法。

    袁世凯稍作敏思对答如下六条:一、韩王昏聩糊涂,最易受人煽惑,又复见异思迁。我国家不派明正大员驻彼监督,久必为日俄所愚,叛我独立。二、朝之臣民多数皆主独立自主,欲脱我范围。如若井上馨放言,今驻兵撒朝,独立派之范围,必日见膨胀。三、我国家现派驻韩之陈树棠,其名为办理商务委员。东西各国皆有特派公使。以委员对于代表国家之公使,名分相去甚远。遇有外交,进退皆难,且久必为各国公使所鄙。虽上国对于属邦不能同于各国简派驻使,亦当酌派位分稍尊之员,增其权限。且我国家在朝鲜应办之事,实不止于商务,今仅定名商务委员,是自缩其权力,可否仿照元朝故事,派大臣监国。四、大院君智谋才略,实胜其子数倍,颇为其国人所尊敬,且深明大义。光绪八年不得而虏归,兹宜晓以大义,赦其回归,使其誉父子同心协力,于其国计颇有裨益。五、责使国王李熙任资深事大党人,修明政治,减轻百姓疾苦。六、朝鲜新军前后两营已跨,必须再募兵丁训练,以资保卫。

    袁世凯说完,李鸿章满意地点点头。其实在袁世凯答过程中,他一直在认真地倾听。这位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爵帅,对于“袁六条”颇为赏识,再加上之前吴大澄的一番热炒,袁世凯早已腾誉京津。李鸿章认为,吴大澄所言不虚,此子并非浪得虚名,实乃大才堪用。

    当李鸿章又向袁世凯询问他与庆军将领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时,袁世凯牢记叔父的教导,他不为自己辩解,辩解也是彼劳的。他更不说吴、张一句不是,这关系到一个人的“福泽度量”问题嘛。袁世凯这一出现学现卖,很令李鸿章感怀。

    这时,驻日公使徐承祖发来密电,日人政府已经决定派伊藤博文等赴大清交涉清、日冲突问题。其中透露道:“闻要求数端,惟欲我惩在朝武弁,断不能曲徇其请。其余商议细节,务当斟酌机宜,与辩论,随时请旨遵行。”

    对此,李鸿章问其有何看法。

    袁世凯什么也不多说,只是将归国前他收集到的有关小鬼子竹添的一大包材料呈递给李鸿章。李鸿章只是简单地翻看了看,便说:唔,这东西很有用,就搁我这儿吧。

    李鸿章翻眼看了看袁世凯,满意地微笑了下。这会儿,他对袁世凯的精明才干,度量和能力有了深刻度衡。认为袁世凯完全可以于复杂环境中独挡一面,而要把列强环伺的朝鲜牢牢控制在大清的手中,李鸿章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位得力人才。

    于是李鸿章让袁世凯继续回到朝鲜任职,至于任以何种职务待禀明总理衙门定夺。哪知李鸿章话还没说完,袁世凯就扑嗵一下双膝跪地号啕大哭起来,说母亲大人病重,一定要回河南老家看看。袁世凯是个至孝之人这点不假,回家探母也合情合理。但其内心里却打着另外一个小九九。刚才一听说日人那个叫伊藤的老家伙要来和大清谈判,心里就开始发怵了。袁世凯也想借嗣母牛氏夫人重病,回河南老家,一来尽孝悌侍候老人,二来暂在老家乡下窥避一下风头。

    看到袁世凯泪涕飞溅地哭成那样,李鸿章也不好再勉强这个至孝的孩子。因为李鸿章本人就是一位至孝之人,于是就批准了袁世凯回家省亲的请求。

    袁世凯回到项城老家,浑身好一个轻松,每天陪伴在嗣母牛太夫人身边,端茶举膳幸福并快乐着。

    可是李鸿章却怎么也快乐不起来,因为伊藤博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