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爱自有天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往事不堪回首,辛酸能对谁诉

    九月份是黄土高原上一年当中最美好的季节——夏天的那一层郁郁葱葱的绿还未褪去,秋天的那一抹金黄已染遍四野;温暖湿润的东南风和清凉干爽的西北风势均力敌,使得天气不冷也不热,不湿也不燥,一切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

    汽车如同离弦的箭一般飞驰在福银高速上。王昊宇这个从西北黄土高原一个小山村走出来的青年紧紧地抱着一个书包,眼睛瞪得大大的,惊奇地看着窗外的一切。那个包里装着他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的省城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为了这张录取通知书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和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一路都是这么紧紧地抱着;他是第一次走出豳州县,车窗外的一切都让他感到好奇,尤其是汽车翻过豳州梁进入八百里秦川之后,那一望无际的沃野良田更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到。

    然而不时地冲击他的大脑的却是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

    2011年他高考失利,高考成绩出来的这一天是他这十九年来最为黑暗的一天,也是完全空白的一天。那一天,天下着小雨,雨不算大,但天空如同墨染似的黑云似乎要把王家湾那个小山村吞噬掉一般,王昊宇一家三口守在那一孔年代久远但却干净舒适的窑洞里焦急地等待着他的高考成绩,父亲王玉山老汉不停地让他看看手机有没有信号,母亲端着针线笸箩半天了连一双袜子也没补好。大概到了十二点的时候沉默了半天的手机终于收到了陕西省考务系统的高考成绩通知,总分481分,而早上看电视分明说2011年陕西省二本分数线都要495分,也就是说他和二本分数线都还差14分。

    这条短信就像万里晴空的一声霹雳在这家人中间炸响,三个人的心里都如同冷水里加入了生石灰一样瞬间沸腾了,但表面都出奇的平静,两个老人沉默着不说话,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们生怕自己哪句话说的不对给儿子增加心理负担;王昊宇也不说话,他一直都这样,所有的心事都沉沉的压在自己的心里;空气仿佛结冰了一般,时间似乎也停滞了。不知过了多久,最后还是父亲打破了死寂,好像是对着自己烟锅里冒出的烟说了一句“没考上就没考上,再想想其他的法子”,然后长长叹了一口气转身走到拴牲口的窑洞里去了。坐在门口补袜子的母亲偷偷瞄了一眼儿子小心翼翼地说道“没考上就没考上,别发愁了,哪里黄土不埋人,我们这些刨土窝的老农民不也这样一茬茬活过来了……”他不知道母亲后来还说了什么,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应付母亲的。

    他的灵魂好像脱离了肉体一般,木讷地回答别人的问话,恍恍惚惚地走回自己的窑洞,一整天都是机械地吃饭睡觉,还照常和父亲给牛铡草,只是一句话都不说,人问他话他也是心不在焉的。他不知道他这样这可急坏了家里的两位老人,明明看着儿子不对劲,但却想不出一点办法。玉山老汉脑子里突然闪现出那个令他光是想想就能惊出一身冷汗的念头——这孩子会不会精神出问题,昊宇姑婆家的小儿子就是因为高考没考上经受不住打击得了精神病,到现在都没治好,而昊宇本身就是心气高又要强的孩子,万一……,他不敢把这个想法告诉昊宇妈妈,他也不敢去请医生,医生是邻村的,万一检查出来孩子精神方面有问题这岂不是在向全村人宣布,儿子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样的消息传出去那孩子一辈子可就毁了。即使真的不幸被他猜中了,他就带儿子去外地治疗,不让任何人知道。

    到了晚上玉山老汉一点点睡意都没有,他频繁地去院子里侧边的那个窑洞里给牛加草,每次经过儿子住的那个窑洞时都要停下来小心地偷听好久,他甚至都开始盘算着明天如果还是这样,他就拿着前几天卖牛的钱带儿子去甘肃看病,之前在电视上看到过庆阳有一家精神病医院,看病很好而且还保密,没想到给儿子准备的上学的钱如今却要给儿子看病了,一想到这些他心里难受的感到都活不下去了。

    昊宇一开始倒是睡的很安详,大概睡了有三个多小时他的大脑好像猛然被什么撞击了一下,才清醒过来,好像飞出去的灵魂又回归肉体了。现在他才开始想他的成绩,想他下一步该怎么做。这样的成绩是他始料未及的,从小学到高中兢兢业业十二年,平时的成绩一直都在班级名列前茅,无论是老师和同学还是他自己都觉得自己考个一流大学没问题,就是高考前全市组织的三次模拟考试,他最差的那一次也是全年级第二十二名,可高考却成了个名落孙山,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如果接受了这样的结果,他还有什么未来可言。他怎么可能甘心接受这样的一个结果?

    第二天早上早早地他就起来了,洗漱了一下就去挑水,挑完水又把牛牵到村子脚下那条叫山水河的河边饮水。玉山老汉因为一宿没睡天亮的时候还给睡着了,等他醒来的时候儿子已经挑了一担水回来了。他去厨房看到昊宇妈正在做饭,就赶紧问“咋样,娃好着么?”,昊宇妈一手拉着风箱,一手拄着烧火棍烧火边说:“没事,好好的,刚才还和我说话了。这娃昨儿个没把我吓死,我昨晚还悄悄去看了他两次,怕他醒来就没开灯,听着睡的沉沉的就出来了。唉,早知道这事对娃的影响这么大就不让他上高中了。”玉山老汉虽然也被昨天的情景吓得够呛,但他却不认同老婆的看法,王家世世代代都在这黄土沟里刨食,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把几个孩子能培养成个靠知识吃饭的人,就算是考不上大学,高中生也比初中生强一点,用他的逻辑分析就是这就好比上梯子,上一个台阶总是好些。

    吃饭时他看父亲不停地偷偷瞅他,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自己没事,然后犹犹豫豫地说出了自己酝酿了半晚上的那个决定——他准备复读。母亲听了之后刚刚舒展开的眉头再次拧成了麻绳状,她害怕下一次又这样,那儿子可能会真的承受不住,但又不能打击儿子,她的心里急的就像掉进滚水锅里蚂蚁一样,她多想昊宇父亲能劝一下儿子打小这个念头;可是她又不忍心孩子和他们这一辈一样念不下书以后和这黄土地打交道,儿子平时成绩那么好,再来一次说不定就考上了。谁承想昊宇父亲却满口应允,他相信儿子的实力,他也为儿子的这份坚强和执着感到欣慰。

    此时正值收割麦子的时节,当地人成为“忙天”。当21世纪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已经进入历史教科书里的时候,这个小山村的人们却受地形的限制而不得不继续沿袭着这一古老的生产方式。没有收割机,人们只能靠人力用镰刀将麦子割倒捆成捆,然后用牲口拉着车运回去,然后叫村里的拖拉机带着碌碡碾,甚至有的人还是用牲口拉着碌碡碾,这叫碾场;然后就是把碾过的麦粒、麦秸、麦壳分开,这叫扬场;最后一道工序是晒麦子,麦子晒完忙天也就结束了,当地人称之为“忙罢”。基本上每一道工序都得人来完成,无论是割麦子还是碾麦子和晒麦子都得选在太阳当空的时候,在太阳底下割麦子下镰利、碾麦子能碾净、晒麦子干得快,那如火的太阳晒的人感觉嗓子都快要冒烟了,不管喝多少水都不解渴。不仅如此还得时刻防备着雷雨天气,一场大雨有可能就会将一年的收成连带着乡亲们的希望冲进山水河里。其中的艰辛是任何笔调都无法形容的,除非亲身体验。

    王昊宇一直和父母把家里的十几亩小麦晒干入囤后才去县高中报道的,2011年8月11日,王昊宇避开了所有或善意或恶意的眼神再次来到那个承载他梦想的学校,开始了整整一年的复读生活。

    这一年的复读生活被他戏称为“不见天日的一年”,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六点到教室开始早读;课间十分钟休息的时间他都要抓住记几个单词;吃饭的时候他为了节省排队的时间都会晚二十分钟去,尽管冬天到餐厅后饭菜都凉了;中午他只休息二十到三十分钟,不回宿舍,在教室趴在桌子上休息;晚上他还要在教室做题做到十一点半教室熄灯才回宿舍,十二点休息。早上上学的时候天还未亮,晚上回宿舍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白天除了吃饭和上厕所他也都在教室待着学习。无论寒暑冬夏还是刮风下雨,就是放假他也都坚持这样的作息时间。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只旋转的陀螺,必须始终保持高速旋转的状态,一旦停下来就会倒下去。这一次他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旦失败就一辈子都没有翻盘的机会了,且不说白白浪费了一年的时间和父母几千块钱的血汗钱,就是对周围人他都觉得无法面对,尤其是对他寄予厚望的父母,尽管他知道没有人会嘲笑他,也没有人会埋怨她便,他能读到高中在那个小山村已经成了人们交口称赞的对象了,而且那些淳朴的父老乡亲们每个人都是那么善良。

    这一年他只回过两次家,第一次是过年,第二次是高考结束。那一年的春节他们一家三口过得很不是滋味,父亲看到孩子那因为长期睡眠不足而变得消瘦和暗淡脸庞以及那能脱落一般的头发,不由得开始怀疑自己支持儿子复读的选择究竟是对是错;母亲看到儿子的情况也忍不住埋怨父亲不该让儿子复读;王昊宇自己一门心思在为自己的学习焦急,平日里基本上不出门就坐在家里看书做题。大年三十晚上这一家人相对而坐却相顾无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每个人的心事都不一样。

    过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