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大荒西经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们这里有个艺术家叫石先生。

    石先生很好认出的:留着长胡子,穿长袍或汉装,只要有一面就够了。

    我的朋友说,他象从坟墓里爬出来的,我觉得一点也没夸大。

    听说石先生不喝牛奶的,原因是牛奶乃后工业时期的产物,这在近代的现实中是有点近乎荒唐了。

    但我不敢笑石先生。

    记得年前在一个画廊里看到石先生的书画,画的是兰花。

    几笔,很幽幽,很挺。那种挺不是笔势可以作出来的,是一种生生的趣味,是出于你所不敢出的生活和角度,麒麟佩服。

    书法也与一般人的路数不同,是吴昌硕的路子,于随心处见自然的苍古风韵,所以,我对石先生笑不起来。

    执著。

    荒唐。

    必要。

    石先生有石先生的理念,虽然这理念有点古板,但也极尽矫枉必须过正之趣。而当代艺术家之所以迟迟未能走出自己的一条生路的最大的原因,恰是少了这么点理趣。

    而另一种说法是素养或修养。

    当代四五十岁的艺术家们他们的素养养成阶段是在毫无素养的年代,是毫无依据的年代。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在他们那里只剩下后补的书袋。而一味放眼世界的新进们则又踏着闻香识女人的舞步--注意:只闻香。--由此成就的艺术是:古而无品位之具,新而无生活之趣,两者一也,同妹于俗。

    从另一方面来看传承问题,当代中国恐难以出现艺术大师了。这理由是中国世袭文化的分崩与生活负担的沉重。(仅就艺术家而言,至于浑不知自己为何物者则不在此论之列)。任何一种高品味的艺术总是有闲的,(这不大符合大众艺术的观点,不过也没关系,就象石先生一样,你不能叫他不活。)既是有闲的,就是有钱的,没钱也必须出家,总之,不要为生活担忧。而更大气者,则能悠然见生活之窘迫,这是极个别的。以此他们可以穷其一生而浸淫于艺术,可惜现在没有这样的条件。当代的艺术家总因为钱来的不易或太迟,致使他们有太多的心口不一,呵呵,言重了。

    回头来看西方的艺术家的传统与承传问题。

    西方的艺术家们则可以庆幸的是,他们没有逢上文化的断代,他们的文化沿革带着微妙的过度色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他们很从容的很自然的吸收和消化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包括中国文化)但他们没有因此而丢失自己的文化,只是使其更丰富多彩了。就象庞德的诗和米罗的画,就象浮世绘之与印象派绘画。而他们的艺术家们或以沿袭了祖荫的方式无忧的创作着作品,或没有家庭经济背景的,其目的也很明确——做画卖钱,卖钱做画。(后一句很重要)。他们不掩饰,这使他们可以放胆的嘲笑金钱,与古中国的艺术家很相近,而且也没有时间到处去拉赞助,他们只喜欢和艺术家们在一块喝咖啡而不喜欢陪着商人笑。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意识界。

    无意识界的最低要求是所有的准则修成(修养的养成)而后舍弃,有血溶于水的说法。不溶则如油。八十年代开始的素质的重视到2000年,对于一个人的改造来说也还是油,是一盘菜的调味。所以理论家特多,书袋满天飞,尽说一些连自己都做不到的东东。何况传承习惯一经捣碎,其修复也难,不是吗?那些教素质者的素质又何如呢?他们本身的师道还剩多少呢?而古中国的先生们之所以称为师表,恐怕不是知识堆出来的。

    但我还是很乐观的看到纯艺术是可以挽回的,能挽回多少则要看石先生们的身体力行的深浅了。

    但我还是很乐观的看到纯艺术是可以再生的,因为我看到我的没有留胡子,也不曾穿长杉的朋友们也在默默的做着和石先生一样的事。

    2000915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